幼儿识字的七大误区

时间:2022-04-10 10:36:58 少儿识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识字的七大误区

  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注意周围环境和图书中的文字,并对文字符号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愿望。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幼儿识字的七大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识字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认识上的误区

  有家长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认不认字,能认多少字其实无所谓,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早认字首先非常有助于孩子右脑的发展。中国汉字可谓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所说的右脑开发刺激原。日本著名的语言教育家井深大博士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像中国的方块字那样在开发婴幼儿智力方面达到如此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能够收获意象不到的惊喜。”其次,早认字能够使孩子的知识面不断拓宽,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与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情商及良好人格的形成。

  那为什么有一些家长认为认字早会有害处,担心孩子烦躁不安,上小学不听讲、厌学呢?其实他们也是道听途说,却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孩子识字的时候,一些家长不厌其烦地逼着孩子认字,孩子是在强迫中学会那些字的,认字成了很辛苦的一件事,那么他们只会带着讨厌的情绪学习。

  误区二:越简单的字越容易学

  其实汉字只有书写的繁简,并没有辨认的难易。老师用合理的方法教了,孩子就会了,根本不存在难易之分。根据婴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认字规律是以整体取代部分的。

  误区三:花样越多,孩子就越感兴趣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识一个字,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奶奶装表情,爷爷做动作,一会钓鱼识字,一会踩字过河,折腾了大半天,全家人都累够呛。这种“游戏识字法”教孩子识字只是表象的(即以眼睛学习为主),违背了孩子发育的规律,事倍功半,不仅很累、很慢,劳碌了半天孩子没学会几个字,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集中不到识字上,而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丧失识字的主动性。

  误区四:意思讲的越明白孩子就越容易记

  有些家长教孩子识字时会将汉字拆开来教,这种所谓的“字意识字法”看似有趣,实则无用。一是因为幼儿对汉字的识别主要只是整体识别,而不是部分识别。把完整的汉字拆的七零八落,只会增加孩子识字的难度。二是幼儿对汉字意义的理解是直接的,需要借助图像,往往是讲的越多,孩子听得越糊涂。

  误区五:花的时间越多,孩子记得越牢

  很多家长为了教会孩子一个字,花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先是教拼音,再是讲构造,然后分析字义,甚至连汉字的演变过程都教给了孩子,认为孩子总算会记得住了吧,但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实际上,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甚至只有“1分钟的新鲜”,而在这1分钟里他可能已经把这个字记住了,家长后来传递给他的杂乱而抽象的信息只会混淆他对文字的记忆。

  误区六:让孩子当时就记住学过的所有的字

  “今天这几个字一定要记住,记住了才能出去玩!”很多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发出这样的命令。实际上,孩子对刚刚教过的字,只要是他熟悉的影像,有一部分就能当场记住,有一小部分当时记不住,并不等于毫无效果,这些信息会在海马处留下潜在的痕迹,隔了一段时间,它又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就是“记忆再认”现象。如果非要 强求孩子当时就记住学过的所有字,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在顷刻之间一落千丈,再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

  误区七:每个字都要求孩子会“读、写、讲、用”

  这实际上是用小学的识字标准来要求学龄前的孩子。它违背了2-6岁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因为从生理上说,儿童对于汉字的认识规律,第一是听觉能力的发展(听音)1-3岁;第二是视觉能力的发展(象形)4-6岁;第三是辨别能力的发展(写字)7-13岁。幼儿识字只需要能够听音辩形就可以了,以识记、阅读为主。写字要在6周岁后有了逻辑能力再开始。

  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方法还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统称为统称为“左脑逻辑识字法”,大多数是以“逻辑抽象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动用的是左脑对抽象意义的理解功能。事实上2-6岁孩子的左脑尚未充分发育,以使用右脑(旧皮质层生长发育期)为主,呈现出极强的图像化机能,具备将信息图像化记忆及理解的认知特性,也就是说孩子学识字其实是将“字”当作“图”进行记忆的,具有“照相记忆”的特征。

【幼儿识字的七大误区】相关文章:

洗脸的七大误区05-07

开车省油七大误区06-04

眼部护理的七大误区05-01

喝牛奶的七大误区05-01

女性护肤的七大误区05-05

教育孩子的七大误区05-06

夏季补水保湿的七大误区06-03

肌肤美白的七大误区05-08

胎教常见的七大心理误区05-27

女人保养七大护肤误区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