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读后感

时间:2022-05-31 16:41: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留德十年读后感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德十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留德十年读后感3篇

留德十年读后感1

  全书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在哥廷根的生活,那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小城,一个干净到极致的小城,每家的女主人都会每天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地板擦得光光亮亮,甚至门前的马路都会用肥皂水仔细清洗,哥廷根的马路纵使你在上面打滚也不会沾染一丝尘土,这一切的描写介绍让我想起了我去过的另一座德国小城海德堡,尽管光阴交错了70余年,但那份德意志民族特有的洁净与古朴是一直未变的!作者在哥廷根的女房东,十年来一直像慈母一样照顾着作者,每日备好晚餐,铺好被褥,将作者的皮鞋擦得锃亮,作者也像儿子一样照顾着老房东,陪着她一起为死去的丈夫扫墓,一起上山伐木取暖,一起分享难得的牛肉……当作者要离开德国回国时,老房东号啕大哭,这种别离之伤让人看了不免凄凄于心……哥廷根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拥有一所世界闻名的名校,作者就是在这所学校里从一个德语张不开嘴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代印度学宗师的。十年间作者和许多德国老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可敬的'德国学者即使在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仍然醉心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书中对这方面细节的描写介绍让我读后深感敬佩,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执著的学者,德国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学术大国。

留德十年读后感2

  当季羡林完成学业之后,他终于要回到祖国了,可是它却对德国产生的深深的留恋和不舍。这一点上我是非常理解他的,不是他爱国爱的不深,而是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实在是给了他很多东西。那里有欣赏鼓励他的良师,有能陪他畅谈的益友,有温暖慈祥的女房东,还有那个为了他终身未嫁的美丽女子。更重要的是哥廷根给了他一个能让他安静做人,安静治学的环境,这对于一个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就像季羡林的老师吴宓说的,“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有时候,生命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莫大的.影响,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

  就写到这里了,突然觉得没啥话好说了。其实我看书总是抓不住重点,比如看《留德十年》,我就没看出(“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友人情深。”------百度百科)之类的东西,反而记住了他在德国虽清贫但可以从心所欲的生活。这也算是种另外的收获吧。

留德十年读后感3

  全书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在哥廷根的生活,那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小城,一个干净到极致的小城,每家的女主人都会每天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地板擦得光光亮亮,甚至门前的马路都会用肥皂水仔细清洗,哥廷根的马路纵使你在上面打滚也不会沾染一丝尘土,这一切的描写让我想起了我去过的另一座德国小城海德堡,尽管光阴交错了70余年,但那份德意志民族特有的洁净与古朴是一直未变的!作者在哥廷根的女房东,十年来一直像慈母一样照顾着作者,每日备好晚餐,铺好被褥,将作者的.皮鞋擦得锃亮,作者也像儿子一样照顾着老房东,陪着她一起为死去的丈夫扫墓,一起上山伐木取暖,一起分享难得的牛肉……当作者要离开德国回国时,老房东号啕大哭,这种别离之伤让人看了不免凄凄于心……哥廷根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拥有一所世界闻名的名校,作者就是在这所学校里从一个德语张不开嘴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代印度学宗师的。

  十年间作者和许多德国老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可敬的德国学者即使在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仍然醉心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书中对这方面细节的描写让我读后深感敬佩,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执著的学者,德国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学术大国。

【留德十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留德十年》读后感11-23

留德十年读后感11-20

《背包十年》读后感09-10

背包十年读后感04-29

《十年徒步中国》读后感03-24

《背包十年》读后感3篇02-23

《背包十年》读后感15篇11-08

《背包十年》读后感 10篇03-29

十年后的礼物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