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农村幼儿教育

时间:2022-04-04 10:16:3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改变农村幼儿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农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农民视野的扩大,举办像城市那样的农村幼儿园教育成了农民们或外来务工者的强烈渴望。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幼儿教育呢?

如何改变农村幼儿教育

  首先应转变政府职能,均衡协调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按照“国十条”关于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的要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尽快出台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及增长机制、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等,务求具体化、可操作,实现学前教育“预算有科目”、“新增有倾斜”、“生均有标准”、“优惠有政策”、“资助有制度”。其次,加大对农村薄弱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大多是山区或高原地区,应进一步推广“巡回支教”(或“送教入村”)这类服务模式,重视村一级的资源开发、利用和政策倾斜。第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认识到位,对农村学前教育“真重视”。必须扭转片面追求等级园数量和比例的倾向,树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把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程度作为对相关官员考核的约束性指标。

  其次,要理顺权责关系,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理顺各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根据《决定》的精神,下一步应着重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出方面的责任,建立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省级统筹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由于县一级无论是在经费支出、财力保障,还是统筹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都比乡镇一级更有优势,未来应更加明确并加大县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管理职责,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经费保障上的“以县为主”),同时优化乡镇的职责。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已有好的探索。

  “以县为主”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层面对农村公办园、民办园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监督职能,以及对这些幼儿园的评估和督导:“以县为主”也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域内各级各类农村幼儿园教职工(尤其是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与服务,既包括编制内教师,也包括编制外教师,还包括民办园教师。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以县为主、县乡(镇)两级共管共建”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落实农村公办园机构编制,提高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尤其是解决保险待遇问题),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大力提升师资专业素养;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将农村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纳入县域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范围。总之,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仍然是中央、省、市和县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加大、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统筹责任,特别是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出方面的责任,建立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省级统筹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第三,应当多措并举,充实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资源。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关键在于加强保教人员队伍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园舍建设、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而是保教人员队伍(尤其是幼儿教师队伍)。如前所述,农村学前教育现有师资队伍,既存在量的不足,也存在质的担忧。如果“量”与“质”的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农村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乃至生命安全。要想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改善他们的待遇水平是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中央财政已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试点省份的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费用给予补助,这对于稳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及时弥补师资缺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的特岗计划、转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制度、需求地生源招生政策等进一步拓展到学前教育阶段,并通过多种方式让这些特岗幼儿教师、转岗幼儿教师能够在农村稳定工作。

  但从长远来看,加快建立幼儿教师“人才储备库”十分必要。要充分利用现有具备办学条件的中职、高职以及专科、本科院校资源,扩大幼儿教师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增加人才培养及供给;但对于扩大招生规模的院校,要对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进行严格审查与督导,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中央(及各级)财政资金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鉴于编制内与编制外教师“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下一步应把统筹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和职业发展)作为努力方向。这就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调整和优化财政性学前教育的投入结构,在编制数量难以突破的情况下,用服务岗位预算管理代替人员预算(编制)管理。当然,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最后,还应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的服务供给模式。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绝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搞“一刀切”。这就要求,农村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居住的特点,服务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家庭育儿的特点。总体而言,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家长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少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于那些父母进城务工、不在身边的留守幼儿,大多是跟祖辈生活在一起,这种隔代抚养给幼儿身体发育、情感、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更为突出。因此,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确保广大农村幼儿能够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服务。

  提供这些服务的,既可以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也可以是村幼儿园;既可以是全日制的机构,也可以是半日制、计时制的机构;既可以是按年龄分班的标准园所,也可以是混龄班的幼教点(或教学点);既可以是公办性质的,也可以是民办性质的,但要保证公益性、普惠性的占有较大比例。服务内容上,要通过培训、观摩、家长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扬弃传统习俗与经验,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村委会)各种资源,加强其能力建设与资源整合,优化农村环境,促进家庭环境改善。最后,对于农村民办园,应采取相应举措,从规范与帮扶两方面入手,鼓励和引导其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如何改变农村幼儿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改善农村幼儿教育06-04

如何发展农村幼儿教育06-04

如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06-04

如何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06-04

如何改变自己的ip04-30

孩子如何改变撒谎05-25

幼儿教育如何寓教于乐03-31

如何发展幼儿教育06-04

如何完善幼儿教育06-04

如何优化幼儿教育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