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时间:2022-08-23 13:06:4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识到,孩子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他们的创造力、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也就是“个性”。那么“个性”到底指什么?怎样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孩子的“个性”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篇1

  1.认真尽责

  包括三个方面:认真、负责和勤奋。

  2.情绪稳定性

  包括情绪稳定、自信、适应性三个方面。在情绪稳定方面,有的人情绪很少大起大落,很少发脾气,很少和别人瞪眼、吵架,对别人宽容;有人则喜怒无常,神经质,说发火就发火,对别人过于敏感。在自信方面,有人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总往好的方面想,乐观、积极,办事有把握;有的人则经常怀疑自己,怀疑别人,对事情总爱往消极方面想。在适应性方面,有的人胆子大,见了生人不拘束,到陌生环境也不害怕;而有人却胆子非常小,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见了生人就脸红,说不出话,在陌生环境里退缩、回避。

  3.求新求异性

  包括求新、兴趣和聪明。在求新性方面,有些人从小好奇心就特别强,什么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有些孩子却缺乏好奇心,从来不问“为什么”,创造力也贫乏。在兴趣方面,有些学生兴趣十分广泛,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音乐、体育、美术,样样喜欢,而且样样比别人知道得多,做得好;有的学生则兴趣狭窄、单一,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聪明方面,有的学生学习新东西快,包括发现事物快,注意力集中,记忆快,思考快,思维具有深刻性;有些学生则学习速度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肤浅。

  4.外倾性

  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果断性、活动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健谈、热情、喜欢交朋友,而有人冷漠、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有些人办事有主见,果断,走到哪里都是“头儿”,而有些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谨慎、被动,总是被别人支配;有人活跃、好动、精力旺盛,有人不爱动、消极、显得很“文静”。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社会上的多数职业中,外倾性品质和特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谈判桌上,在产品推销中,在一个群体的共同工作中,在与上级和下级打交道过程中,少了外倾性的各种品质,其工作绩效将会大打折扣。

  5.随和性

  它也包括三个方面:热心、善良和诚实。从热心方面来说,有人很爱帮助人,爱管“闲事”,对别人友好,能和大多数人合作;而有的人则很冷漠,别人的事不关心,跟谁都不能合作。在善良方面,有人心眼儿好,总是为别人着想,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办事总是循规蹈矩,不惹人讨厌;而有些人则对别人充满敌意,自私自利,固执己见,经常闹恶作剧。在诚实方面,有人一贯不说假话,真诚,值得信赖;而有的人则经常说谎,别人很难信任他。

  这五个大因素、十五个方面,就是人的全部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说培养孩子全面、和谐的`个性,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外倾性,人际关系好,认真负责而又刻苦努力,情绪稳定而善于适应环境,求新求异,聪明敏捷的人才。当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后,个性的五个大因素在求职、就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缺一不可。凡是认真、尽责、有毅力的人,必然在提升、加薪、保持稳定的职业中获得好处,而那些经常被“炒鱿鱼”的人,则往往是粗心、马虎、缺乏毅力的人。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篇2

  1.不过分保护孩子

  对孩子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都应放手给他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帮着擦桌子、洗碗筷等。当孩子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真能干!”既尊重了孩子,又强化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3.让孩子养成为家服务的习惯

  有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另外,孩子学做事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往往好心做了坏事,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发脾气,应该真诚地理解孩子,原谅孩子的过失,并给予改正的机会。孩子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就能够把事情办好。

  4.让孩子保持身体健康

  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心情必然不好,必然怕这怕那,对人对事也积极不起来,性格也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孩子的身体体质好,有信心,有勇气,就容易培养自信坚强的性格。

  5.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思维

  生活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做创造性思考,如询问孩子“杯子除了用来喝水,还可有哪些用途?”、“如果你是小红帽,你要如何对抗大灰狼?”、“筷子除了夹东西,还可不可以当叉子?”等问题,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这样可以使孩子将来面对问题时,能够自己思索解决的方法。

  6.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责任

  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情,“做错了不要紧,只要去做!”不去尝试,永远都做不成事,只要敢于迎接挑战,就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7.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父母不必为孩子安排准备好一切,可以每天给孩子一段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孩子自己就可以安排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可以找小伙伴游戏,可以读自己喜爱的图书等。让孩子逐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安排计划。

  8.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小一点的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孩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这对孩子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父母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更要“狠心”一点。

  9.发展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智力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良好的品德受人喜爱和尊重,知识和智慧使人有信心,人的各种心理品质是相互影响的,培养各种积极的良好品德,都能有效地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10.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或者与孩子一道解决,让孩子有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渐渐地,父母就可以放开手,只要给孩子一点启发和指引,孩子就会很主动、很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了。

  11.对孩子要有耐心

  有些孩子虽然一心想独立自主,凡事都坚持自己做,但实际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情都无法做好,如吃饭时把桌面搞得一团糟,衣服穿得东歪西扭。有一些急性子的父母没时间等待孩子慢吞吞无秩序的自主行为,这不但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更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学着自我探索成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不要凡是抢着“代劳”,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有一个独立的性格。现在很多家长依然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容易成材,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习成绩还并不能保证这个孩子一定能成材,性格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个性的孩子,才能在以后实现真正的独立。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篇3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孩子。 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孩子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孩子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的培养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孩子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孩子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孩子做。这样一来,孩子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其结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孩子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

  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显得挺神气活现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变蔫掉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这样的话,在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一期间里便存在着出现种种问题的危险。

  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应该促进孩子自发性的成长,丢弃那些把孩子塞入“好孩子”框框里的管束和命令,把自由还给孩子。因为自发性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

  获得自由的孩子,在一开始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好。不过,孩子一旦不被数落、责骂,他的心就会逐渐地变得宽松、自由起来,开始尽情地欢闹,自发性便渐渐展现出来了。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因过保护而不合群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对其过保护,努力做到不再为孩子做这做那。

  因为孩子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开始实行这一措施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绝对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初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自发性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然素质,所以,孩子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这也可以说是孩子的自发性得到了复苏。

  当以前由父母代劳的事情改为自己做了之后,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自己也会做。如此一来,孩子在外面也就不再消极、能够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了,交友的能力也将成长起来。

  对于自发性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其顺利发展呢?

  这个方法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既不要动口,也不要动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把此称为“无声之行”。这个“行”字包含着这样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有如修行般艰苦的努力。

  在这之前,对孩子的事情还是--数落、--动手的妈妈,现在要一下子停下来,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会感觉很难受。

  我曾向很多母亲建议运用“无声之行”。很少有母亲能坚持下去的,大都是5分钟热度便完事儿了。

  但是那些能忍受住这种艰难的母亲,她们渐渐地会理解到其真正的意义,并且能够坚持实施下去。在这种时候,父亲的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因为被父母突然“放手”,生活会一时发生混乱:不是迟到,就是忘了带东西,要不就是忘记做作业等等。但是,他自己会开始一点一点地解决这种混乱现象,并且逐渐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完成。这样,孩子的自发性便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 篇4

  培养建议一:要做坚强的父母

  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教课书,父母面对任何不顺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会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是靠替人开钱庄来维持全家生计。蔡元培11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周氏身上。

  亲友看到周氏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便纷纷募款济助,但都被周氏谢绝了。周氏没上过几天学,但性格倔强、勤劳坚韧,她有信心独立把孩子培养成材。

  为了家庭的需要,周氏自己省吃俭用,辛勤操劳。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袜都是靠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为了省钱,她还学会了给孩子理发。等孩子大些后,她以给人家做零活赚钱贴补家用。

  周氏经常利用理发、吃饭时或睡觉前的时间,给孩子讲古人读书做人的故事,激励他们奋斗。母亲的勤劳和坚韧在蔡元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致使他一直好学上进,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强面对。

  近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像蔡元培一样的家庭背景,更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坚强无比的母亲,而且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力是一生的。所以,要想使孩子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坚强面对的话,父母首先具备坚强的品质。

  培养建议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意志力薄弱,原因在于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与包办下。孩子从小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经历,自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就更谈不上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坚持不懈的毅力。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艰险会比别人更多,因为有能力的孩子不认为那是困难,可对于没有能力的孩子处处都是困难。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就要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任何一个物种里,恐怕只有人类会剥夺孩子自理的权利。除人类之外的任何一种动物,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会它如何独立生存,如何躲避天敌,如何获取食物……所以,孩子学会自理是一种天性。

  而生活善于自理的孩子很容易流露出坚强的品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不会无所适从。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父母应该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很多事看起来很小,但是对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是很有益处的。

  培养建议三:不过分地心疼孩子

  坚强的品质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没有经过磨练的`孩子,不可能具备坚强。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磨难时,父母不要过分心疼而阻止孩子继续锻炼。在有适度保护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去锻炼。

  10岁的小超活泼好动,一天他缠着妈妈要学骑三轮车,在妈妈的监护下,小超就开始了他的学习经历。刚开始,他怎么也骑不好,一定要妈妈推着他才行。后来,妈妈把他带到有小朋友骑三轮车的场地去,先让他看别的小朋友骑三轮车。

  看到其他孩子骑得那么自如,他又一次想自己骑骑看,可是,他怎么踩也踩不动,急得直叫:“妈妈,妈妈,帮我推一下。”

  妈妈并没有赶快上前推,而是说:“你用劲往下踩就行了。”小超只好拼命踩,居然真的动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就翻车了,他摔在地上疼得大哭。

  看着小超坐在地上哭,妈妈也很心疼。但是,妈妈想到的是应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意志,就狠狠心对他说:“男子汉是不能哭的。快站起来,继续骑吧!”这样,小超只好自己站起来继续学,这一次妈妈站在旁边保护他,但并不帮他推。一来二去,小超使劲一踩,三轮车就动了起来。这次,小超和妈妈都很是高兴,小超不仅学会了骑三轮车,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面对孩子跌倒就马上去扶起来的父母,是不是该三思而后行?当孩子要在烈日炎炎下参加军训,父母是说:“嗯,就是应该锻炼锻炼!”还是说:“这么热的天,学校怎么考虑的,孩子中暑了怎么办?”

  奇怪的是:当父母支持孩子锻炼,孩子自然觉得没有退路,只能坚强面对;而父母替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反而从心底不愿接受锻炼,内心的不乐意真的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而中暑。所以,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成败。

【怎么培养孩子的个性】相关文章:

怎么培养孩子情商07-23

怎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09-22

怎么培养孩子语言能力10-29

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07-21

怎么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03-24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耐心09-09

怎么培养孩子的荣誉感09-15

孩子的社会技能该怎么培养11-25

怎么培养孩子社会性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