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时间:2022-06-01 07:00:0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未来社会。其实家长的认识和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3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极大的兴趣,看见大人扫地,也到处找扫把;家里来了客人,马上抢着递拖鞋;明明还不会叠衣服,却偏偏要“自己来”......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表现。

  但由于孩子的骨骼、肌肉等等发育尚不完善,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

  2、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在行动上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

  同时,孩子的事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决断。如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与谁玩等等。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碗筷、擦桌子、整理书柜、到邻居家借还东西,到附近商店买东西等等。只要孩子想做的,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

  3、在方法上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一开始学习吃饭,洗手等等,都是当作“玩”来对待的,家长应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游戏心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同时,家长还要通过具体、细致的启发和直观形像的示范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么放更整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该怎么解决矛盾等等,帮助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则要及进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作业努力。

  比如:儿子在体操班上,有一位做”场外指导“的家长,第不发现孩子动作做得不对时(她总能随时发现),她就大声喝斥,纠正孩子的动作,有进还冲上场去调整,这样不断地打断老师的教学,令其他家长侧目,而她的儿子也就在这不断被纠正的双重教学压力下越跳越糟。我想,这样的家长是相当少见的,但从在场监督的不少家长紧张的脸上可以看出来。他们或多或少地不满孩子做错的动作。

  这么要紧吗? 我问自己,是否太放任了?我只看见儿子高兴地来了,看见儿子跳得对的,跳得好的;错了有老师纠正,那不是需要我的目光停留的地方。每当儿子回头年我时,都能看见我的笑脸,我的鼓掌,我认为这是我存在的理由。果然,下课后,儿子说下次不用我陪了,他自己能跳好,她是全班跳得最棒的。我也认为她是跳得最好的,而事实上真的是不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油画棒涂得不匀有什么关系?早上起来袜子叠得不平有什么关系?动动物园找熊猫走错路有什么关系?那都是儿子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我宁愿要儿子自己做的一分,不要妈妈帮着做的十分。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过程永远比结果更要。独立性的成长也是这样。只要孩子喜欢了,投入了,积极参与了,就不要太关注细节的好与差。只要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