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时间:2022-03-10 07:41: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集合7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教材

  另外,今年小学的课改也已全面启动,打开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中图文并茂的形式已处处可见,内容、层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许多,更注重所学的数学对孩子是否有用这一点上。如学完10、20以内各数后,都有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操作活动。所以,选择本次活动,可以说是为一年级作了一个铺垫,积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经验,也是为实践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一个活动。

  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二、活动基本流程流程:

  畅谈自带的上面有

  数字的物品

  即可了解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又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源于生活

  ⑴发散性思维,哪些地方

  有数字,有什么用

  ⑵新用教学媒体,展示生

  活中有数的图片

  ⑶探讨:没数字会怎么样

  三、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设计活动

  1、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内容生活化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①幼儿自带的生活物品,是幼儿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用得着的,拿来用于课堂上,他们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唤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课堂上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所带的物品名称,及上面数字的作用。②教师采集生活中不同场景且上面有数字的物品的图象供幼儿观察,由于来源于生活,幼儿很愿意看和说。通过看和说,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生活经验——寓于生活——探究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数学活动中充分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更能让孩子体会出数学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数学运用意识。如①数字游戏活动。通过5个数字、编码、中奖的游戏,一方面是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让幼儿感受数字的有趣和神奇。中奖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对于幼儿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游戏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幼儿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知道了多个数字可以编出许多不同的号码,从而体验到数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无穷的乐趣。②对于“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的问题,幼儿也有自己的经验,如公交车如果没有几路车号码,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辆车了;闹钟上如果没有了数字的话,就不知道上班、上学时间了;电视机如果没有频道号码的话,就不知道很难找到要看的电视节目了等等。通过系列活动,使幼儿理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于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而培养幼儿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幼儿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3、回归生活空间——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堂上,教师很自然地启发、引导幼儿应用数字来帮忙:师生留电话号码这一活动,也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了师生以后联系的办法。这一环节很简单,但从中能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纲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

  本次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孩子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孩子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孩子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1、教师教学的方式与孩子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如:

  ①课堂上较多地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找上面有数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儿要观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数字的,进而会研究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这个找的过程,则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体系,将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变为“导”。

  ②近年来,幼儿的主体性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的更加多样化,平等化,要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必须形成师幼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课堂上安排幼儿同伴交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伙伴,也带了物品参与其中),物品名称及上面数字的作用,既提供给每一位幼儿交流表现的机会,又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从中还能体验分享的快乐。

  ③相对于幼儿的学习方式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如为了让幼儿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教师设计安排了玩数字游戏,让幼儿在看认数字、编码、对奖的情境中,积极的学习着,并感悟数学的巨大魅力。

  ④教师采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内容,让幼儿看教学媒体,直接地来说,可以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了数字生活很方便,间接地说,可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起幼儿以后进一步关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除了写教案,教师更需要走进孩子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也随着有所改进。如①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学习行为”两大部分。教师的“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学”。不是说教案设计很好,就行了。在现实条件情况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要富有弹性,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②课前准备中的物质准备,如让幼儿带自己家里的上面有数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园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不象以前开课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制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发的几点思考:

  1、《纲要》中对于数学教育的论述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从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实际要求并没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那么,对我们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就要考虑:怎么选内容,选什么内容?《纲要》还强调——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这就涉及到:怎样设计课程?教师怎么指导等,显然,这对我们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话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确实能学,孩子学习的正面效应也确实使我们有成就感,它的负面却是使孩子没有兴趣,那么,这种思想是否可以让孩子持续有力地发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们现在迫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发现内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资源帮助教师,让她们很快上路。

  3、过去的课堂教学比较关注数学知识,但孩子学会了不用,结果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现在教师正在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数学知识。从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教育看,怎样将数学更深层次地运用于生活,还比较欠缺。教师对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较欠缺,而这是数学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个方面。

  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转变实际上是教师准备的问题,原来准备内容,现在强调从儿童发展、儿童原有经验出发,为其准备适宜的环境。我们已经站在了儿童的角度,但我们没有走进儿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个原则:孩子是否快乐、积极、有需要和兴趣,我们探究的形式则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我们坚持幼儿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体性,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为课程教材开发,设计的主体,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

  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折纸的特点是利用几何形造型。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还可培养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现在是寒冷的冬季,所以准备了纸工活动:棉袄。在活动开始前,我以季节冷,想送大家棉袄,请小朋友帮忙做导入,很自然,瞬间引起学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成小正方形,但还是有些幼儿折的'角不够正,于是课堂上我采用逐步显示折法,并让幼儿和我一起折,直到所有幼儿完成,同步出示演示步骤,直至最后大家都折成。

  从活动效果来看,孩子们对纸工活动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孩子通过学习,折出来的棉袄还是比较好看的。由于折纸的特点是容易忘记,因而,在教孩子逐步折时,不仅随机展示折纸步骤图,而且之后,我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折纸自己再折一边,加深印象。活动的结尾,安排了拓展:棉袄还可以变成什么?(裤子、灯笼)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折棉袄的过程的强化和巩固,而且更锻炼了学生思维,使所学的折纸活动更丰富、充实。另外,还可以激发幼儿爱思考,爱动脑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习折纸的基本术语,如边、角、中心线、中心点、对边折、对角折等,以便孩子在学习时能理解老师的指导。此次图示是事先将折好贴在黑板上给幼儿看的,原以为能让幼儿看得清楚,可是坐后面的幼儿不能够看清图示的最后几步,这是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今后的折纸活动中,示意图展示可以通过幻灯片分步放大,让幼儿都能看清图示,便于幼儿观察、理解图意。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其实幼儿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采用引导幼儿观察图示,探索、发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不能解决的,老师进行解释,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图示自己来学折纸,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识图示能力,又为他们自己独立进行折纸活动打下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

  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1)、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许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①、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②、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③、你们知道许老师家的门牌号码吗?看录像或课件让幼儿通过视觉直接感知门牌号码。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2)、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①、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②、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③、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3)、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4)、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

  ①、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②、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

  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1)、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许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①、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②、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③、你们知道许老师家的门牌号码吗?看录像或课件让幼儿通过视觉直接感知门牌号码。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2)、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①、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②、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③、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3)、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4)、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

  ①、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②、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

  ③、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

  七、教学活动分析:

  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录像,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安全课《吹气球不要往嘴里吸》。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保护自身的安全,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气球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朋友却不知道用嘴吹气球的危害有多大。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知道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课。

  (二)说活动目标:

  1。学会吹气球的`正确方法,知道吹气球往嘴里吸。

  2。知道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3。发现事物规律,保护自身安全。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吹气球的正确的方法,知道吹气球不能往嘴里吸。了解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二.说活动动准备:

  旧塑料袋。各色气球纸箱教学一体机三.说活动过程:

  1。我是通过游戏导入的用旧塑料袋装满空气使袋子膨胀后,把袋口扎紧,如气球状。让宝宝拿着这个"空气宝宝",自己向上扔并连续拍打,或与小朋友对拍,"空气宝宝"下落后,再扔再拍,重复进行,最好不要使其落地。

  建议指导语:小朋友们,塑料袋可以吹得大大的拿来玩,老师还带了份神秘礼物,它也能吹得鼓鼓的,想知道它是什么吗?猜猜看!哪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把气球放入纸箱中)大家一起来看看纸箱里面有什么?(把纸箱面向小朋友)小朋友喜欢玩气球吗?会吹气球吗?(引导幼儿自己玩气球)我们来看看童童小朋友是怎么玩的?

  2。引导幼儿学习让小朋友们说一说童童是怎样玩气球的?

  他在玩气球时发生了什么事?

  童童小朋友在吹气球,吹着吹着,吸了一口气,结果把气球吸进了喉咙里。

  3。教给幼儿正确吹气球的方法。

  吹气球时,一定要用力往外呼气,当需要换气时,要先用手把气球口封起来,换好气吹时,再把手松开。一定不能往里吸气,以防将气球不小心吸到喉咙里,进入气管。

  4。进入一体机课件"扩展空间"环节,学习"温馨提示"内容,并掌握发生意外的处理方法。

  当我们玩吹气球把气球吸到喉咙里时,一定不要慌。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取出来。

  5。游戏:"吹气球"想象自己时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只气球,我是打气筒,我不断地给气球充气,气球会怎样呢?请用你的身体来表现好吗?

  与好朋友合作表演气球越来越大与破掉的情形。

  请与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变一个大气球,我当打气筒吹气,吹气,吹气,气球大了好多,我继续吹气,怎么样了?想好了吗?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

  和好朋友手拉手变个气球,合作表演气球逐渐变大,漏气了,越来越小的样子。

  师总结:幼儿吹气球是由于气不够或不适当使用气球,容易将气球吸入口腔,导致窒息,或是气球爆炸,破碎的橡皮片弹回咽喉或是气管中,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了,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少玩气球,注意安全。

  四.活动延伸:回家跟爸爸,妈妈玩气球,并告诉爸爸妈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一、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小朋友与人交往能力较差,缺乏友爱、助人为乐意识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我想帮忙》这节活动。这节活动选自凤凰康轩中班上册语言领域《好朋友》这一主题。本活动选用了小朋友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羊等动物形象为角色,以主角河马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谈话导入,创设一个小朋友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又抓住小朋友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示动物形象,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导小朋友积极动脑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激发小朋友积极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环节帮助小朋友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同时培养小朋友的自信,进而学习帮助他人。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小朋友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小朋友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三、说活动重、难点:

  现在的小朋友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友爱、助人为乐的意识,我把“帮助小朋友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定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了培养小朋友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又把“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五、说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够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小朋友在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主角的快乐,又能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培养自信,学会帮助他人。)

  六、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等。

  (游戏法的运用是为了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七: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小朋友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二、引导小朋友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小朋友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发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引导小朋友说说画面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小朋友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小朋友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小朋友认真观察,鼓励小朋友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小朋友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小朋友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

  (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小朋友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使小朋友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1。)

  二、引导小朋友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我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小朋友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帮助了小兔。)河马是怎么帮忙的?(河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告诉小朋友也可以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

  (此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体现了活动目标2。)